IPO之路上“愈战愈勇”,珈创生物已经穿越周期?
2024-06-28 19:32:43
  • 0
  • 0
  • 0

二度冲击A股折戟后,珈创生物仍在IPO之路上坚持前行。

近日,北交所官网显示,珈创生物IPO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而在2020年、2022年,珈创生物曾相继申报过科创板、创业板,均未果。

这样的曲折表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待解问题。

据天眼查,珈创生物成立于2011年,主要为生物制品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细胞检定、病毒清除工艺验证服务,是国内掌握较为全面细胞检定技术的专业第三方检测公司。

从业务来看,珈创生物的发展与市场景气度关系密切。可以看到,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存在一定“遇冷”表现。根据PitchBook报告,2023年,生物制药行业通过约840笔交易筹集了24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融资,与过去三年相比显著下降。

另外,据了解,截至2023年12月,生物制药行业仅发生23次IPO申请,低于2021年的152次和2022年的47次。

这样的“寒意”也传导到珈创生物的发展中,即随着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减弱,生物制药行业中的客户对细胞检定的需求显著下降。

而为了在行业逆风中稳住发展步伐,珈创生物采取了对检测服务降价等举措,但从相关数据来看,在“以价换量”下,珈创生物似乎走入了更大的发展困境中。

根据招股书,2021-2023年,珈创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46亿元、1.32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319.28万元、6060.20万元、4320.99万元,呈现下滑之势。

另外,为了保持与客户的合作,珈创生物也将收款方式从预收转为赊销。截至2023年末,珈创生物的应收账款金额为0.14亿元,同比增长了873.96%。

整体来看,在景气度不佳的市场环境中,珈创生物的发展具备较强的被动和妥协特征。不过,也需要看到的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上升逻辑并未改变。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15-2022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48亿美元增长至37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21%,初步统计2023年市场规模超4000亿美元。

这一背景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光明的,而能支撑其穿越周期的最重要策略仍是加码研发。正如荣昌生物董事长王威东所言:“创新是穿越市场周期的最大法宝,对于 Biopharma(生物制药)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源头创新、自主创新不动摇。”

作为专门提供细胞检定服务的企业,珈创生物也亟需紧随下游客户的发展步伐,做好技术及产品升级。目前来看,珈创生物其实已经释放出一定积极信号。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珈创生物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799.18 万元、1096.88万元、1018.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6.82%、7.50%、7.73%,研发费用率逐年走高。

对此,有资深投行人士曾给出评价:“珈创生物2023年研发费用率显著提高,对于其上市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虽然其营收净利双降,但从总体规模来看北交所上市还是符合的。”

由此来看,珈创生物仍然具备一定投资价值,但要想真正“闯关”成功,还需从研发出发,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增长之路。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