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走向规模经济,锅圈食汇回归餐饮初心
2022-09-19 19:22:03
  • 0
  • 0
  • 0

预制菜源自美国,在日本因冷链技术发展而普及。后疫情时代,预制菜在中国餐饮市场加速渗透,成为行业的新风向。

9月,第一财经与CBNData发布“Growth50·2022中国新消费品牌年度增长力榜单”,预制菜品牌锅圈食汇入选。

锅圈食汇的发展,得益于踩准了“宅经济”的风口。反复的疫情推动消费进一步向线上转移,而餐饮行业刚需、高频的属性未变,新零售餐饮品牌纷纷紧跟变化迎来红利期。

预制菜赛道方兴未艾,锅圈食汇能否站上C位?

发力食材供应链,为规模化奠基

作为国内仅次于海底捞的第二大食材采购商,锅圈食汇面向C端市场,产品线已覆盖火锅、烧烤、卤味、一人食、快手菜、饮品、西餐、生鲜等八大场景。

通过外卖平台或者锅圈APP,选食材、餐具,然后付款,吃一顿火锅所需的全部食材就能直达餐桌。

从C端预制菜的核心需求出发,“省时”、“健康”、“性价比”是锅圈食汇布局预制菜赛道的重点。

以美团下单为例,在锅圈食汇门店购买火锅原材料,选购下单、配送到家,满足全家三口一顿饭量的食材大约在150-200元之间,相比线下火锅,能做到同样的口感好、品质佳,可见其在性价比上的显著优势。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2021年火锅和烧烤的人均消费在80元左右,且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持续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锅圈食汇“好吃不贵”的口号。同时,在普惠的价格基础上,锅圈食汇拥有超700种SKU。

除了性价高和品类丰富外,锅圈食汇的配送速度也较快,这些优势反映出的是一个规模化的销售网络。

成立于2017年,锅圈食汇目前在国内门店总数已超8000家,多数深入社区布局。

支撑锅圈食汇快速规模化的,是良性的食材供应链体系建设。不管是把控食材质量,还是推新品、扩张销售网络,都需要生产供应环节的快速反应。

疫情反反复复,更是凸显出自建供应链的重要性。对于餐饮企业和新零售品牌而言,供应链体系是成败关键因素之一。

行业前二的食材采购商中,海底捞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蜀海,负责餐饮供应链服务。而锅圈食汇同样打通了上下游环节,建立起一体化、数字化的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方面,通过整合600家上游ODM和OEM工厂,并建立17个现代化中心仓、30多个分仓冷配物流网络、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锅圈食汇搭建起从工厂到门店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

锅圈食汇采取单品单工厂模式,挑选合作工厂的优势单品,而非采取整包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门店的规模效应也让公司掌握了更大的供应端议价权,从而实现成本优势。

此外,锅圈食汇还在2019年成立了锅圈云信息中心,将大数据应用至整个供应链,支撑起数百个SKU生产供应以及质量把控。

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为锅圈食汇食材保鲜和品质把控提供了保障,而数字化系统的接入,则是将锅圈食汇的供应体系升级成“并行网状”的体系,加强了品牌内外部的效率。

可以说,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为锅圈食汇快速地“跑马圈地”提供了基础。但是,锅圈食汇的扩张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构筑护城河与规模化阵痛

回顾锅圈食汇过去两年多的扩张之路,疫情以来,线下餐饮市场的空缺不断被线上餐饮品牌占领,“宅经济”受到资本热捧。

专注居家预制菜的锅圈食汇以此为契机,获得6轮累计金额近30亿元的融资,实现线下快速扩店。

规模化是消费品牌最大的竞争力。有完善的供应链、规模化的销售网络,才能摊薄成本,打造宽广的护城河。

最好的例子就是Sysco,作为美国餐饮供应链市场的绝对霸主,它通过不断地建立销售基地、配送中心、配备人员,扩大覆盖网络,降低了配送的边际成本。同时,向多元化的食品品类拓展,成为市场上的巨无霸。

成为中国的Sysco是锅圈食汇、海底捞等中国食材供应商的梦想,火锅、烧烤都不是低单价、高复购的餐饮品类,规模化带来的成本、品类优势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餐饮市场,开店某种意义上就是最好的市场营销。

覆盖24个省3个直辖市,多数深入社区布局的超8000家门店,也为锅圈食汇做了最好的品牌宣传。

尽管快速扩张的好处颇多,但值得注意的是,锅圈食汇的拓店主要以加盟商数量增长为主。加盟模式的通病是协同效应偏弱,对品牌方来说,规模不经济是有可能发生的。

更何况,加盟模式上,锅圈食汇推出了“0元”的模式,尽管有利于扩店,但也导致锅圈食汇失去了加盟费这一收入来源。一定程度上,这是快速扩张的代价之一。

同时,品牌对加盟店的管理能力难以和直营店相比。随着不断扩张加盟商数量,锅圈食汇的运营能力实际上被不断削弱。

在研究中国连锁品牌的过程中,产品力、品牌力往往受到更多关注,但餐饮品牌想要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运营力的作用不可忽略。

当销售网络覆盖大半个中国时,如何通过运营体系保证所有门店是标准的,产品时高品质的,是所有品牌商通过加盟模式扩张时必须要考虑的。

快速“增重”的锅圈食汇,未来要花更多时间来提升内部管理能力,避免“虚胖”导致的利润不足。

当然,先加快速度“跑马圈地”的思路是对的,“宅家吃火锅、烧烤”作为新需求,仍然是一个增量市场。

锅圈食汇现阶段的亏损,其实是一种培养市场的“沉淀性”投入。问题是,它能否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喝上预制菜市场的“头啖汤”?

万亿预制菜市场,锅圈回归餐饮业初心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预制菜在美国、日本快速发展的时代。

冷链运输发展及冰箱普及打开了美国、日本预制菜的市场空间,Sysco、日冷等大量食材供应商涌现。

当下中国的人口结构、劳动人口比、家庭人口结构等指标与那个年代的日本十分相似,城市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催化了预制菜等便捷食物的发展。

预制菜产业规模,从2010年的70亿左右,发展到2020年2500亿元,十年复合增速在20%左右。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000亿元,其中在C端市场的规模占比将接近30%。

不同于欧美、日本一定程度保留生吃习惯,中国饮食习惯更偏向热食,锅圈食汇由火锅、烧烤切入预制菜赛道,精准抓住了国内预制菜消费群体的偏好。

正如Sysco提出的“产品有价格与价值两个维度,比起迅速的价格反应,对两者的综合考虑才会让公司更有竞争力。”

锅圈食汇的价值不仅是提供便捷的食材,更是带来餐桌上的全套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了年轻一代消费者不费事地居家吃高品质火锅、烧烤的需求。

同时,丰富的食材品类,也为锅圈食汇在后疫情时代继续抢占线下餐饮留出的市场空缺埋下伏笔。

锅圈食汇不少食材可以“一菜多吃”,比如冰镇小龙虾的食材,也可以做成小龙虾甜筒。根据官方视频号提供的食谱,预制菜的即配即烹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的选择。

这也反映出锅圈食汇正在不断扩展自身业务边界,全面地进入预制菜市场各个细分领域,迎接万亿市场红利。

预制菜行业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但行业集中度却较低,几乎没有全品类的赛道龙头诞生。

但是,这个赛道正涌入越来越多的种子选手。不仅有盒马、安井食品、得利斯等原生预制菜企业,也有国联水产等农林牧渔领域的企业跨界而来,还有海底捞、西贝等下游玩家向上游拓展完善自身生态。

从长期来看,赛道玩家不断增加是一件好事。回到行业现状,餐饮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消费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更多品牌和资本的进入能够加速预制菜向餐饮行业渗透的步伐。

另一方面,竞争加剧下,预制菜品牌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突围。锅圈食汇凭借与供应商紧密协作的“价值共振”开放生态构建了供应链护城河,并借助加盟商的力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销售网络。

下一步,锅圈食汇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从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把优势转化为胜势。

归根结底,餐饮行业的初心要回归食材本身。推出更多解决痛点的新品美食,抓住消费者的胃,才是锅圈食汇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

来源:松果财经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